2025-03-18
刘婧 高职观察 2025年03月08日 06:56 河北
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,“岗课赛证+思政融通”的人才培养体系逐渐在高职院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。然而,在实际操作中,这一体系仍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。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深入探讨高职院校“岗课赛证+思政融通”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途径。
一、对接行业岗位,优化专业课程设置
高职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符合行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。因此,构建“岗课赛证+思政融通”人才培养体系的首要途径就是对接行业岗位,优化专业课程设置。具体来说,高职院校应通过深入调研和分析行业发展趋势、企业岗位需求以及职业标准,确定专业培养目标,并以此为依据优化课程体系。在课程设计上,应注重课程的实用性和前瞻性,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,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。
二、融入思政元素,强化思想政治教育
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。在“岗课赛证+思政融通”人才培养体系中,应将思政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。高职院校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,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,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统一。同时,还应通过举办讲座、主题班会等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,加强对学生的职业道德、职业精神以及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培养。
三、搭建技能竞赛平台,促进学生技能提升
技能竞赛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、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。高职院校应积极搭建技能竞赛平台,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活动。通过竞赛活动,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,还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差距,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技能水平。同时,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,共同举办技能竞赛活动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。
四、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
职业资格证书是评价学生职业能力的重要依据。高职院校应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鼓励学生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考试。通过获得职业资格证书,学生可以证明自己的职业能力和水平,提升就业竞争力。同时,高职院校还应加强与职业资格认证机构的合作,共同开发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考试内容,确保职业资格证书的权威性和有效性。
五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提升教学水平
师资队伍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关键。构建“岗课赛证+思政融通”人才培养体系需要一支高素质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。高职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引进工作,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。同时,还应鼓励教师参与企业实践、产学研合作等活动,增强教师的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。此外,高职院校还应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,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新能力。
六、完善实践教学体系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
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在“岗课赛证+思政融通”人才培养体系中,应完善实践教学体系,强化实践教学环节。高职院校应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,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,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实训机会。同时,还应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,确保实训设备的先进性和充足性。此外,高职院校还应注重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,确保实践教学的效果和质量。
七、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,保障人才培养质量
评价体系是检验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手段。高职院校应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,从多个维度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。除了传统的考试成绩评价外,还应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、创新能力、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。同时,还应引入企业评价、社会评价等外部评价机制,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。(节选自《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2024年第4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