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务处(质量管理中心)

搜索

首页> 部门首页 > 职教改革

“五金”打造之“金课程”案例:双线驱动、通专融合,铸就产教融合“金课程”——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

2025-03-31

高职观察 2025年03月26日 06:57 河北

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主动适应新技术快速迭代,以“打造一流核心课程”为目标,持续变革教育教学形态,创新形成“双线驱动,整体推进”的课程建设模式,“通专融合、平台+模块”的课程体系,实施“六个结合、以生为本”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

一、创新“双线驱动、通专融合”的“金课程”建设机制

形成双线驱动的课程建设模式。学校以“全程跟进行业技术发展,动态调整课程内容,更新课程资源”和“紧跟教学形态变革,持续改进教学模式,调整教学实施方案”为两线,把产业生产项目、案例等资源引入课程教学,与企业整体推进课程建设。

构建通专融合的课程体系。学校联合行业企业,整合通识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,重构通识拓展、专业方向和专业拓展模块,在专业课中植入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,在通识课中渗入专业元素,打造“两平台+三模块”通专双向渗融的课程体系

实施“六个结合”的混合式课堂教学改革。校企协同建设静态与动态、基本与拓展、助学与助教相结合的课程资源,实施理论探究与实训演练、个人学习与团队协作、线上自学与线下讲授、个性学习与普适学习、技能提升与品德浸润、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“六个结合”的混合式教学模式,创新实践双师在线课堂,实现教师和企业导师同屏授课,拓展了教学空间。

发挥制度体系的保障与激励作用。学校组建课程改革工作机构,制定“在线课程建设方案”系列政策文件,明确将在线课程建设成效纳入二级学院和教师个人考核目标,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条件,有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建设的内生动力。

二、“金课程”建设凸显示范引领作用

在线课程建设成效显著。学校主持建设3个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,建成职业教育国家级在线精品课程22门,在智慧职教等平台上每年选课近15万人次,累计访问量达2287万人次。

教师综合能力持续提升。学校培育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2个,“万人计划”教学名师3名,全国技术能手18名,教师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7项。

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学生在国际、国家技能竞赛获奖436项,其中,世界技能大赛金牌1枚、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技能大赛金牌3枚,中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金奖7项。

三、建设机制形成职业教育“金课程”典范

重构模块化课程体系必须关注岗位需求。学校要联合行业企业,以岗位需求作为课程体系构建的起点,以培养职业能力作为课程开发设计的目标,以学生为中心作为课程实施的根本,重构通专融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,系统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。

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实施混合式教学。学校要遵循高技能人才成长规律,对接产业需求,开展混合式教学,并在课堂教学中将教师、学生、企业导师三者在线联动,企业导师深度参与课堂教学和实训教学,推进课程建设向深度延伸。

加强课程建设保障必须健全制度体系。学校要建立健全完善的课程建设与管理制度,加大课程建设的支持力度,加大教师的考核力度,加大教学业绩在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中的权重,营造重视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良好氛围。(来源:《2023年度中国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》)


上一条:没有了

下一条:教育部部长怀进鹏: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教育教学全要素、全过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