发布时间:2025-06-23
目前国家正以“一体两翼五重点”布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,通过“金专业”与“金课程”搭配形成“金实践”,辅以“金教材”,加之“金师资”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的“金”字招牌。因此,落实“五金”新基建成为高等职业院校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的重要任务。基于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教育质量分析结论,提出以下长三角地区高职院校“五金”新基建的发展路径。
一、建设“金专业”
专业是高职教育的基础单位,“金”专业建设应包含但不限于以下6个要素,如表1所示。
其中教育理念为六要素中最为重要的要素,包含的内容如表2所示。
表3中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是“金专业”建设的难点。市域产教联合体、行业产教共同体的使命是破解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难题。产教融合在具体实施层面体现为校企合作。
“金专业”的培养目标(即应解决的四个问题)应包括就业领域、就业岗位、工作任务、能力素质四个方面。培养规格定位职教专科应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职教本科应是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。
“金专业”建设的核心是课程体系,表3列出了建议的“金专业”课程体系,实践中,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。
“金专业”建设最终目标如表4所示。
二、建设“金课程”
“金课程”应是内容最新、手段更新、方法创新、教师用心、学生欢迎的课程,包括线下金课、线上金课、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、虚拟仿真金课、社会实践金课。
“金课程”建设应遵循以下原则:
1.思想性
“金课程”建设融入思政元素不应仅停留在表面的口号宣传,而是必须与课程内容实现融合,思政元素需要下功夫挖掘、感悟、融合,要巧妙地“融”(自然),不要笨拙地“扯”,并非每个知识点和技能点都进行牵强附会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合,要融思政之“盐”入课程之“汤”。
表5为“金课程”思想性建设的三个阶段(初级阶段、中级阶段、高级阶段)。
2.科学性
“金课程”建设要注重知识和技能、内容和形式、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,要符合规律,由浅入深、由易到难、由简至繁,注意内在逻辑。
3.创新性
“金课程”建设要聚焦新技术(例如目前影响中国外贸行业的四项重要技术:电子商务平台、实现贸易文件数字化的区块链技术、分析市场并参与决策的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、流程自动化)、新环境、新业态、新模式,突出原创性、先进性、可行性。
4.实践性
“金课程”建设要对接产业、衔接岗位、满足需求,实现产教融合、校企合作、工学结合、知行合一。
5.特色性
“金课程”建设要以特色就是个性,就是品质、就是优势为抓手,突出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专、人专我优、人优我精”。
6.便捷性
“金课程”要便于教师教学、便于学生学习、便于教学管理。练习题、视频、动画、测试题库、微课、参考资料等应以便捷为原则,形式尽量简化明了,无需刻意进行“穿鞋带帽”。
“金课程”建设应包含6个要素,如表6所示。
课程设置应根据对人才能力需求的分析,围绕开设本课程的必要性,本课程的性质(基础、核心、拓展),与其它课程的衔接(前后关系)来确定。
教学内容是课程建设的核心,决定学生学什么、教师教什么,关系到教材、教法和教师,要突出新技术、新工艺、新经济、新制度、新标准。
方法手段中,方法主要是指导思想和积累的经验,手段主要包括物质条件和技术工具,方法内在,手段外在。要构建符合教学方法创新的教学共同体(教学生态:真互动);研究教学内容与学生接受能力的匹配度(最好的:合适的);要根据课程性质选择合适的、灵活的教学方法(百花齐放:多样)。实践中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是深度融合的,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,如项目教学法、案例教学法、情境教学法、任务驱动法等,并按照教育规律对教学内容进行序化重组,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,学生能够学到真本领。课程教学态度要“好”、语速要“慢”、吐字要“清”、板书要“正”、课件要“精”、示范要“准、逻辑要“严”、交流要“勤”。
课程教学效果考核评价要聚焦听得“清”、看得“见”、学得“懂”、干得“会”、练得“熟”、用得“上”。
三、建设“金师资”
教师是学校的根基,应该成为“大先生”,让学生“亲其师,信其道”,要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、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、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、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,有理想信念、有道德情操、有扎实学识、有仁爱之心,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、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、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、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。“金师资”的价值意蕴:师德师风好;理论功底深;实践能力强;科研水平高;教学经验足。
基于“金师资”价值意蕴,“金师资”建设重点应包括以下内容,如表7所示。
四、建设“金实践”
真实应用是职业教育的基石和依归。“金实践”建设应遵循的原则:真实场景;真实标准;真实流程;“真枪实弹”;练真本领。
“金实践”建设要聚焦以上原则,教学场景向现代化、智慧化、数字化转变。要充分发挥学校校内实训基地,校外实践基地、实习基地的实践作用,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践、实习基地同频共振,对接当地产业链、供应链,衔接企业岗位,使学校教学与企业真实生产经营环节无缝链接。同时采用工学结合形式,企业参与实践课程的设置与设计,定期与不定期让学生在企业完成实训。同时,在产业转型升级与新技术革命背景下,对投入大、耗损高、风险强,实施难度大、不易模拟、重现困难的实践项目,可以采用虚拟仿真实训的方式来解决。
五、建设“金教材”
“教材”是职业院校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切入点,也是教学内容的载体,紧密联系教学方法。教材并非产品说明书,亦非操作手册,它旨在系统地传授知识和培养能力,而非单纯提供使用指导或技术规格说明。教材必须体现思想性、科学性。
“金教材”要突出:(1)思想性:具有正确的政治导向;(2)科学性:符合认知规律;(3)时代性: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;(4)实践性:校企合作引入典型工作任务;(5)适用性:适合培养对象的接受水平。
“金教材”建设规划要有目标(入规评优);有组织(教学单位);有特色(四人四我);有质量(科学先进);突出特色,即“人无我有、人有我专、人专我优、人优我精”。
“金教材”建设建议流程如图1所示。
(节选自《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》2025年第1期)